企业文化

武契奇寒风中感谢中国朋友的支持:若没有中企帮助 我们早已破产

2025-03-21 21:39:10





巴尔干半岛见证"钢铁情谊":中塞基建合作再添新标杆

2月22日清晨,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郊外的工地上,零下五度的刺骨寒风裹挟着多瑙河的水汽扑面而来。身着深色大衣的武契奇总统站在尚未完全凝固的沥青路面上,对着镜头说出让现场工人们眼眶发热的话:"我们穿着厚外套站20分钟都冷得发抖,这些中国工程师和本地工人可是在工地坚守了800多天。"


这条被当地人称为"生命线"的多瑙走廊快速路,正在书写中塞合作的崭新篇章。由中国山东高速集团承建的68公里现代化公路,不仅填补了欧洲E75高速公路网的空白路段,更成为检验两国"钢铁友谊"的试金石。

武契奇寒风中感谢中国朋友的支持:若没有中企帮助 我们早已破产

"这是中国速度创造的奇迹!"武契奇指着脚下双向四车道的平整路面感慨。数据显示,仅用三年时间就完成32公里示范段的建设,施工团队创下日均铺设500米路面的欧洲纪录。当西欧国家还在为5G基站选址争论不休时,来自东方的建设者们已经用钢筋混凝土架起了联通未来的通道。

wm完美真人

现场工程师王建国的工作日志里,记录着项目推进的艰辛:既要克服巴尔干地区复杂的地质条件,又遭遇全球供应链断裂危机。最艰难时,2000吨钢材滞留港口,是中塞两国海关启动"绿色通道"才化解危机。塞尔维亚基建部长米哈伊洛维奇坦言:"如果没有中国伙伴的全产业链支持,我们可能还在用上世纪的老图纸修修补补。"

这条快速路的战略价值远超交通范畴。作为首个全面采用中国技术标准的欧洲主干道项目,其采用的智能监控系统和新型环保材料正在引发行业关注。德国《明镜周刊》评论称:"中国正在用铺路机而非坦克重塑欧洲地缘格局。"

在通车仪式现场,运输公司老板马尔科维奇算了一笔经济账:原先绕行山区的运输路线需要4小时,现在缩短至45分钟,仅燃油费每年就能省下120万欧元。"中国朋友不仅给我们修路,更带来了发展机遇。"他指着路边新开张的汽车旅馆和加油站说道。

面对西方媒体所谓"债务陷阱"的质疑,武契奇用事实回应:项目采用"建设-运营-移交"模式,塞方无需承担债务压力,反而能获得30%的运营收益。"某些国家只会送来空头支票,而中国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发展。"这句话赢得了在场工人雷鸣般的掌声。

夜幕降临时,快速路两侧的太阳能路灯渐次亮起,蜿蜒的光带如同镶嵌在巴尔干大地上的珍珠项链。这条凝聚着中塞两国建设者心血的道路,不仅缩短了城市间的距离,更架起了不同文明互鉴的桥梁。正如山东高速项目经理李伟所说:"我们铺的不仅是沥青,更是通向共同未来的信心之路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