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敬医师节|以爱之名 奔赴理想,守一方安康



广袤的中华大地上,有这样一群特殊行者——他们身着白衣,肩背红色巡诊包,如同山间清泉,静静流淌在乡村的每一个角落。
他们的名字,或许不为人所熟知,但他们的足迹,却深深烙印在了每一位乡亲的心中。
他们是最后一公里的健康守护者,也是在天使工程项目陪伴下获得赋能成长的乡村医生。
今天,让我们走近其中两位,去感受那份为了理想,为了大爱,不懈奔赴的温暖与力量。
奔赴自我成长
莫玉鲜的医者仁心
莫玉鲜的故事,是从一个简单却坚定的理想开始的——让安康村的每一位村民都能病有所医。
作为广西天等县都康乡安康村的一名普通村医,莫医生以村为家,以医为业,守护了安康村26年。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安康村并不富裕,村民经常为一板药、一瓶吊水犯愁。从那时起,怎么能让村民获得更好的医疗服务,一直是莫医生在思考和追求的。
当致力于为乡村医生赋能的天使工程项目惠及到天等地区时,莫医生直说:真是太好了,我太需要了!天使工程数字化巡诊包为莫医生的诊疗工作带来了很多便利,更重要的是,一系列的赋能培训让她有机会接触到更前沿的医疗知识,拓宽了视野,提升了技能。
小小村落里,有莫医生的岁月长河。她在这里陪伴白发苍苍的老人,看顾村里的孩子长大成人。很多孩子去了外地,也会通过微信找莫医生寻医问药,这是一份信任,也是一份情感的牵挂。正是这份牵挂,让莫医生充满了动力。虽已不再年轻,但她始终不忘心中理想,抓住一切机会自我提升,为这片她热爱的土地带来更多健康与希望。
奔赴仁爱传承
师桂莲的医者情怀
从父亲手中接过那沉甸甸的接力棒,师桂莲医生便踏上了守护牛家湾村及周边乡亲健康的征途。
“师医生,师医生,出车祸有人受伤了!!”
一声声焦急的呼救传进了牛家湾卫生室。
一名路人在卫生室门口被大车撞倒,伤势严重。师医生得知后迅速进行了基础急救,并及时呼叫120,为伤者的生命争取了宝贵的时间。
这不是师医生第一次挺身而出,援助急症病人、垫付医药费、转诊送医、陪诊,对她来说都是常态。她每天都在工作中忙碌地打转,守护着牛家湾村及周边10多个村5000余名百姓的健康。
她的坚守,源于对村医精神的传承。师医生的父亲也是一名乡村医生,幼时,她总是默默地跟在父亲身后,穿梭于田间地头。在日复一日的问诊中,她逐渐懂得了,仁爱是医者最宝贵的品质。
记忆里,父亲总是用一支笔,一个本子,不停记录着每家的健康情况。而如今,她也成了需要每日记录的村医。但与父亲不同的是,她有了自己的“秘密武器”——天使工程数字化巡诊包,解决了手工录入时间长、易出错的难题。
天使工程的红色背包和一身白衣成了她每次出诊的标配,陪伴她踏遍了牛家湾村的每一寸土地。
奔赴人间大爱
天使工程与村医同行
两位不同地域的村医,怀揣着同样的热忱与执着,奔赴在守护乡村健康的道路上。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天使工程项目,通过天使数字化巡诊包和乡村医生赋能培训,让更多像莫玉鲜和师桂莲这样的村医得以成长,提升乡村医疗水平,惠及更多百姓。
不同的奔赴,却有相同的终点。天使工程项目作为他们坚实的后盾,将赋予村医前行更多力量。
中国医师节
CHINESE DOCTORS' DAY
8月19日,是中国医师节。在这个属于医者的特殊节日,让我们将最深切的敬意,献给那些远离繁华、扎根乡土,平凡而伟大的村医。
参与#最后一公里的健康守护人#微博话题互动,与天使工程一起,为乡村医疗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,共同奔赴人间大爱。